醫藥網12月5日訊 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簡稱MRI、核磁共振及磁共振)被一些人稱為“能量影像師”,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在醫療領域用于疾病的診斷。本文基于火石創造的醫療器械系統提供的部分數據,對核磁共振的器械狀況進行淺析。
醫用磁共振的優勢
醫用核磁共振檢查是將人體置于均勻磁場當中,通過物理辦法讓人體質子發生共振,再收集不同組織發出的能量信號,經過計算機處理,獲得任意方向、角度解剖病變的圖像,能夠更早、更準確地得出醫學影像診斷,廣泛應用于全身系統,具有其它醫療設備難以比擬的優勢。
國內MRI市場的基本情況
從全球范圍來講,MRI的市場長期被西門子、GE和飛利浦這三大巨頭壟斷,2015年全球MRI市場規模為36.5億美元,這三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的總和就達到了80%。
就國內而言,由于在技術上,國產高端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進口品牌仍然占據了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7成。而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臨床實用型1.5T超導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檔次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當,能夠滿足大中型醫院的日常診斷需求。目前國產的超導磁共振整機廠家有東軟、朗潤、聯影、奧泰、安科、萬東等,其中只有聯影用的是自研磁體。
數據顯示,從2011到2015年,我國1.5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從408臺增加到771臺,年復合增長率為13.6%,而3.0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由146臺增加到228臺,年復合增長率為9.3%,主要用戶限于科研機構和大型醫院。另外,我國每百萬人口磁共振設備擁有量從3.3臺增加到了6.6臺,但是作為第一人口大國,這樣的數量仍然遠遠小于日韓等鄰國,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磁共振市場的巨大潛力。
根據火石創造的醫療器械系統提供的數據,在醫療磁共振成像設備(MRI)這一大類中,從2015年3月新奧博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永磁開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成為本類第一個獲批上市的磁共振設備以來,到如今我國已有31家公司涉及相關業務,目前已經138個產品獲得了批準。
其中,IPO公司有兩家,分別是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華潤萬東醫療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他們旗下的產品分別有2個和8個,見下表,完整內容可登錄火石的醫療器械系統查看。
近年來醫療器械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十三五”中國家為醫療器械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尤其是在磁共振等高端產品這一我國相對欠缺的領域,希望能夠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實現國產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
2011年提出的“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就重點支持超導MRI產品;2013年提出的發展高性能醫學診療設備專項也支持了超導磁共振系統;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重點開發超導磁體在內的關鍵部件,研制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等高性能診療設備。
磁共振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同時也是依賴資源并且技術含量高的行業,根據marketsand的數據預測,到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1.9億美元,反觀國內,MRI市場的投入和成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總結:
我國磁共振的市場潛力是巨大,隨著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進步,加上我國具有稀土資源豐富的優勢,國產磁共振將會漸漸崛起,逐步實現進口產品的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