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2月30日訊 商務部官網昨日(12月29日)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現代藥品流通體系”、“兼并重組”、“轉型升級”、“互聯網+”、“大健康”,以及“適應‘兩票制’改革”等關鍵詞和信息頻繁跳出。
《規劃》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
據CFDA公布截止2015年底的數據,全國共有醫藥法人批發企業11959家。同時,根據商務部數據,2015年藥品流通市場規模為16613億元,同比增長10%。如果還按此比例增長,5年后將達到26755億元。百強占90%的話就是24080億,剩下的只有2675億,在企業數量不變情況下,平均非百強的11859家身上,平均每家2256萬元。而藥品批發的平均毛率也就幾個點,就算3個點,一年算下來才賺68萬元。
這還不如一個牛點的藥代賺得多。所以,在國家扶大扶強的同時,注定會有大量的中小醫藥商業公司倒閉。
通篇來看,在現有基礎上,流通秩序的改造升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將進一步加速,以往覆蓋較薄弱的基層市場和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鼓勵和機會。
由于此前互聯網售藥幾番波折,最終并未成形,然而中國目前“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又無法回避,《規劃》特別強調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鼓勵企業開展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創新,豐富藥品流通渠道和發展模式。
同時,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醫保部門、電子商務企業合作開展醫藥電商服務,向患者提供非處方藥的“網訂(藥)店取”、“網訂(藥)店送”等便捷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而對即將全國展開的“兩票制”,無疑將對流通規則和流通環境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規劃》強調:從外部環境來看,“兩票制”、“醫藥分開”等政策的實施以及“互聯網+醫藥”等模式的創新,都對行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務部在此時發文,醫藥企業當真需要好好體會,仔細琢磨。
▍聚焦五大任務:
(一)合理規劃行業布局,健全藥品流通網絡。
引導行業有效配置資源。按照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鄉建設發展規劃、人口數量和結構等實際情況,會同有關部門發布年度藥品消費情況、藥品流通企業數量、倉儲物流能力、零售藥店覆蓋水平等信息,引導藥品流通資源有效配置。配合相關部門優化藥品物流、零售企業網點布局,做到網點布局與區域發展相適應、藥品供應能力與藥品需求相匹配,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構建遍及城鄉的流通網絡。積極適應“兩票制”改革要求,逐步構建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配套補充的現代藥品流通網絡。支持實力雄厚、管理規范、信譽度高的全國性和區域性藥品流通骨干企業,重點在物流配送能力薄弱的地區,整合、改造及新建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藥品物流配送中心。鼓勵大中型藥品批發企業、零售連鎖企業重點在城市便民商圈、新建社區、農村和邊遠地區延伸配送與服務網絡,發揮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的寄遞網絡優勢,實現藥品流通對基層的有效覆蓋。鼓勵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向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做精做專,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
提升行業集中度。鼓勵藥品流通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做強、做大,加快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經營。支持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發展采購聯盟和藥店聯盟,采用聯購分銷、統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組織化程度。鼓勵實行批零一體化、連鎖化經營,發展多業態混合經營。
(二)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打造現代醫藥供應商。
優化藥品供應鏈管理。支持藥品流通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完善藥品供應鏈集成系統,向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市場開發、價格談判、在線支付、金融支持等增值服務及綜合解決方案,加快向藥品供應鏈服務商轉型發展。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疾病譜變化及患者健康需求和消費習慣等數據信息,加強對大數據的管理、分析和應用,為藥品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判斷市場趨勢、調整產品結構以及醫療機構改進用藥選擇、加強合理用藥,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支撐,提高整個藥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發展現代綠色醫藥物流。支持藥品流通企業推廣使用射頻識別、自動分揀輸送、衛星定位等先進物流技術,發展上下游供應鏈緊密銜接、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有效整合、多倉協同配送、物流成本經濟的新型現代綠色醫藥物流。支持藥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通過協同物流、共同配送等方式,實現企業間冷鏈資源互聯共享。建設集初加工包裝、倉儲養護、物流配送及追溯管理于一體的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提高中藥材物流的組織化、標準化和現代化水平。推動實施城市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管理,方便藥品配送車輛通行。
(三)創新行業經營模式,拓展行業服務功能。
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藥品流通領域廣泛應用,鼓勵企業開展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創新,豐富藥品流通渠道和發展模式。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醫保部門、電子商務企業合作開展醫藥電商服務,向患者提供非處方藥的“網訂(藥)店取”、“網訂(藥)店送”等便捷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創新零售服務模式。在推進零售藥店信息系統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和醫保支付系統對接的過程中,鼓勵具備條件的零售藥店承接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引導建立首席藥師制度,以抗菌藥物為重點指導合理用藥,著力提高藥品質量管理和藥學服務水平。積極宣傳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知識,提高公眾對細菌耐藥危機的認識。鼓勵應用可穿戴醫療等新技術,發揮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護理師等專業人才作用,積極發展個人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業務,構建“服務+商品”新業態。支持發展專業藥房、藥(美)妝店、“藥店+診所”、中醫(國醫)館等新型零售經營方式,倡導一站式服務和個性化服務。推進醫養結合,鼓勵與醫療衛生機構、社區養老機構和家政服務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和醫療用藥服務。
(四)“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升行業開放水平。
提升行業利用外資質量。吸引境外藥品流通企業按照有關政策擴大境內投資,參與國內兼并重組。鼓勵國內企業與全球領先的跨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學習借鑒國外同行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經驗,全方位優化經營模式、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提升自有品牌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五)加強行業基礎建設,提高行業服務能力。
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指導藥品流通行業協會提升行業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進一步健全行業管理和服務標準規范。建立藥品流通編碼規則或電子數據交互規范,逐步實現藥品高效流轉和全程可追溯。制訂零售藥店分級管理制度,開展零售藥店經營服務能力分級評定。制訂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和中藥材包裝、倉儲、養護、追溯等相關標準。通過開展標準宣傳培訓、標識使用許可、執行情況監督等工作,引導藥品流通企業貫徹行業標準。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