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分,陰雨天氣來襲,自然界濕度過大,會危害人體健康,中醫稱之為“濕邪”。記者從長沙市中醫院獲悉,近日醫院收治的“濕邪病”患者明顯增多。中醫專家提醒,清明時節謹防“濕邪病”。
據長沙市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長沙市名中醫卿照前介紹,隨著雨季到來,氣候越來越潮濕。人體脾胃易受影響,很多人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癥狀,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舌苔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
卿照前說,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人體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運動少,如果再加上心情不舒暢,就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現和“濕邪中阻”類似的癥狀,中醫叫“內生濕邪”。這時,如果再淋點雨,就容易與環境造成的“外感濕邪”相結合,使人患病或使得原有病情變得復雜。
卿照前建議,要避免“濕邪病”的侵擾,首先,避免外濕傷身,盡量少呆在潮濕的地方;二是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注意加強體育鍛煉;三是合理飲食,多吃一些能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不宜過度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