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1月22日訊 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當天的會議確定了加快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措施,包括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以及將基本的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等等。
隨后,10月底,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對康復器具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到2020年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涌現一批知名品牌等。
在國務院政策的強力加持之下,康復醫療器械儼然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然而在該政策出臺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
今年10月12日,2016全國雙創周在深圳舉行。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在當天的活動上,一位創業者向前來參觀的李克強總理展示了他們研發的“康復機器人”:在這種器械的幫助下,一位高位截癱的患者不僅能站起來,還能在展臺前順利走動。
李克強高興地稱贊創業者的工作“很好”,并鼓勵他們盡可能降低價格,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群眾。
隨后,在10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重提該事,并表示中國有2億多老年人和2000萬左右的重度殘疾人,對康復輔助器具的需求巨大,要鼓勵企業細微觸摸市場的個性化需求,研發更多想象不到的、細致入微的生活輔助器械,切實提升老年人、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推動相關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在7000億元規模的產業大發展與滿足2億多人的生活需求上,“價格”仍然是高層考量問題的關鍵點,因為事關民生。
再來看看另一件事。11月14日,中國經濟10月份成績單公布當天,李克強主持召開了一個座談會。與以往“經濟形勢專家企業家座談會”不同的是,此次會議特意加上了“民生”字樣,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座談會”。
由此,會議特別邀請的還有兩位與民生領域密切相關的專業人士參加,一個是南京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顏江,另一個則是北京醫院院長、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曾益新。住房與醫療,兩大民生核心。
其中,北京醫院院長曾益新在座談中向總理反映,醫保對醫療行為的引領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有5大原因:分屬不同部門;尚有個人賬戶;政策不一致;對醫院、藥廠、器械商等未能形成強大的談判能力;對醫療行為的專業/實時監管有待加強等。
醫保要對醫院和醫療器械商形成強大的談判能力,其實就是一回事:控費、降價。這應該也會成為未來國家扶持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邏輯所在,不管是科技創新,還是轉型升級,醫療器械產品要好用(物美),也要盡可能被更多的人用上(價廉)。
因為,醫療行業,事關民生。康復醫療器械產業不會例外,其他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