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1月25日訊 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家庭醫療保健器械展覽會今天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屆展會將吸引來自國內外多家企業共同參與探討醫療器械產業鏈的最新趨勢,產品將涵蓋家用醫療器械、康復護理設備、行動輔助設備、遠程健康監控等領域,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專業的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我國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達到4000萬人,大部分老年人有康復需求。而目前需要康復治療的人群中,超過4/5均無法及時接受正規的康復治療。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扶持政策加碼,康復醫療器械作為提高失能者及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工具將受到市場重點關注。去年我國康復醫療市場規模達27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00億元,年復合增速將超20%。便攜式監測和智能輔助產品將成為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康復器械產品涉及生物醫學、機械、電子、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領域。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自我診斷護理越來越受到追捧,一些簡便易用的康復保健器械在家庭中迅速普及。便攜式醫療器械可以在體積較小的設備上實現多樣化的功能,精確處理更多復雜的模擬和數字信號,有望成為未來家庭康復醫療設備發展的新趨勢。
隨著物聯網技術不斷提升以及智能硬件設備的飛速發展,康復輔助器械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將對康復醫療產業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康復機構6914個,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的機構達2181個,全國共對36.7萬肢體殘疾者實施康復訓練,而我國肢體殘疾者超2400萬人,康復裝備供應與臨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智能康復輔助醫療器械產品具有積累動態數據、智能分析治療效果、優化治療方案等優點,并能幫助人體完成肢體動作、實現助殘行走、康復治療、減輕勞動強度等功能。
政策方面,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康復輔助器具產品中的集成應用。今年3月衛計委聯合5部門印發了《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要求在原已納入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基礎上,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新增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其中,功能評定性項目和治療性康復項目分別占40%和60%,對肢體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言語殘疾康復、聽力殘疾康復等類別都有所兼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