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2月1日訊 據《勞動報》報道,醫療廢物含有潛在的病原菌,可通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皮膚進入人體,造成疾病傳播和健康危害。市衛生監督部門昨天透露,目前上海已在40家公立醫療機構開始全面試點醫療廢物可追溯機制,其中閔行區已實現全覆蓋。
據閔行區透露,衛生監督機構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醫療廢物內部交接和登記均為人工,信息記錄不全,一般要求醫療廢物處置記錄保存3年,但紙質文本保存不方便、數據統計不便捷,個別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稱重記錄、標簽張貼、內部交接過程不嚴謹,工勤人員收運操作隨意性大,導致醫廢一旦流失難以追溯源頭。
引入RFID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關于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時間來源等信息通過掃描器掃一掃實現即時獲取。閔行區衛生監督所負責人表示,閔行區已經成為上海第一個形成規模的醫療廢物收運信息化試點區縣,且實現區內全覆蓋,醫院能夠對本院醫廢收運過程進行全程管理,監督部門能夠對全區公立醫療機構醫廢收運情況進行實時監管,而這一信息系統同時設立預警,一旦醫療廢物數量上下波動幅度明顯,即可及時查到是否有醫療廢物遺漏。
上海市衛生計生監督所表示,上海已將“探索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納入新一輪“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除閔行區外,還有嘉定區、徐匯區等一些醫療機構也正在試點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市已有40余家醫療機構采用互聯網來管理醫療廢物,明年起這種做法有望逐步在全市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