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2月16日訊 有人說醫藥行業發展回暖,但卻那么多企業感受到涼意。2016年的政策來的不太溫和,相當的刺激和劇烈,從而讓整個醫藥產業大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在還未及應對之時,下滑已經襲來。輔助用藥看似就是個目錄,但那些擁有輔助用藥的企業已經深切感受到了斷崖式下滑;而意圖轉型的企業也是四處遇坑,填都填不過來,甚至掉進了黑洞。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2月13日,已有77家醫藥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業績預告。其中65家公司凈利潤有所增長,9家下滑,3家不確定。
在第八屆中國醫藥企業家年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在會上表示,前三季度醫藥工業同比增長10.4%,高于全部工業4.4%;醫藥工業實現利潤2276億元,同比增長15.6%,高于全部工業7.2%。但從已經公布的業績預告情況來看,77家醫藥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只有約8%,凈利潤增長約11%。
從整體工業大數據顯示來看,醫藥工業呈回暖跡象,按照吳海東的話,“今年是十三五開局的第一年,開局良好。”但這9家企業為何利潤下滑這么嚴重?
輔助用藥目錄威力初顯
步長制藥剛頂著“最貴新股”的頭銜上市,后腳就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16年度營業利潤和凈利潤較上年度有可能下滑50%以上。”而在其披露的業績預告中,其表示凈利潤在14億元~17億元之間,較去年的35.37億元下降60%~50%。另一家與步長一樣同在處方藥市場馳騁多年的雙鷺藥業則預告稱其2016年凈利潤在4億元~5億元之間,較2015年的5.75億元下滑30%~10%。
在雙方給出的下滑說明當中,步長表示,主要系2015年7月公司取得通化谷紅制藥、吉林步長制藥的控制權一次性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17.07億元;而雙鷺藥業則一句話帶過,公司部分產品短期受行業政策影響增速放緩。
但具體而言,這兩家公司都在遭遇著同一個政策的限制“輔助用藥目錄”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正在顯現。今年1月4日,安徽省下發《關于印發安徽省縣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推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75家縣級公立醫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雙鷺藥業的主打產品注射用復合輔酶、步長的主打產品丹紅注射液等21中藥品不能納入臨床路徑表單中。而這兩個產品此前已經相繼在北京、云南、蘇州、內蒙等地被列入輔助用藥或重點監控目錄。
雙鷺藥業的復合輔酶以及步長的丹紅注射液都是其當家大品種,常年雄踞與中國處方藥前20。數據顯示,復合輔酶為雙鷺藥業營收貢獻在70%左右,而丹紅注射液則為步長制藥每年貢獻35%以上的營收。
雖然并沒有數據顯示丹紅注射液今年的營收情況如何,但是此前對雙鷺藥業的報道卻顯示,北京某三甲醫院從2015年5月開始通過信息系統限制復合輔酶使用之后,復合輔酶在該院住院輔助用藥金額每月排名從前4直線下滑到20名左右,可謂斷崖式下跌。
而另外一家知名藥企的某產品此前一直是處方藥銷售額巨大的產品,但靠近該企業的人士告訴E藥經理人,以前一家醫院的每月使用量為兩三萬盒,現在則是兩三千盒,下滑非常嚴重。而中恒集團的數據也顯示,其營收和利潤出現下滑,其前三季度數據顯示,營收下滑13.29%,而利潤則下滑了27.66%,究其原因是當家品種血栓通被列入輔助用藥目錄,銷售受限所致。
其實,2015年的處方藥前十強數據是申捷、血栓通、丹紅注射液、奧德金等輔助用藥的天下,但是可以預知的是,隨著輔助用藥目錄的大力推進,未來處方藥十強的座次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而步長制藥、雙鷺藥業等依靠輔助用藥單品打天下的上市公司,未來業績也會逐步的受到影響。
并購成虧損黑洞
國內醫藥領域的并購整合已經經歷過多輪,不少有先見之明的企業參與了前幾輪的掃貨之后,在今年開始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復星醫藥、人福醫藥等企業均是如此。沒有了大佬的攪局,一批中小型上市企業開始依照“大魚吃小魚”的邏輯開始做起了在國內“撿漏”式并購。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到被并購標的拖累的境地。
別家的并購都是用來增厚業績的,但是雙成藥業和海翔藥業卻是用來形成利潤負增長的。在8月份,雙成藥業發布半年報,預計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的利潤為虧損2800萬~3200萬元,但2個月后,雙成藥業稱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額度將達到2.1億元~2.3億元。究其原因,則是其去年收購的杭州澳亞生物盈利遠不及預期,導致公司股權投資減值損失。在雙成藥業收購澳亞生物時,其營收為2.29億元,凈利潤達1.03元,而盈利預測顯示2015年該公司營收將達到5.98億元,凈利潤為1.58億元。但事與愿違,2015年度注射劑不允許委托加工致使其失去了主要業務,業績出現滑鐵盧。
而海翔藥業則是12月12日與浙江如意事業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以1.23億元的價格收購如意實業持有的江蘇海闊生物醫藥100%股權,同時約定免除海闊生物所欠約2.39億元債務。如果交易完成,預計2016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2.1億元~2.5億元。
由于收購原因,雙成凈利潤為-2.3億元至-2.6億元,呈虧損狀態。而海翔藥業則凈利潤為2億元~3億元,較2015年的5.17億元下滑61.28%~41.93%。
其實,現如今的醫藥圈的并購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隨便出手的時候了,無論是并購標的的優劣情況,還是行業政策都已經時過境遷,并非并購一個輔助用藥就能賺錢的時代了。今年典型的例子就是譽衡藥業并購普德藥業,又將其甩賣。因此,不得不說的是,并購有風險,買賣要謹慎,畢竟醫藥產業發展至今,已經經過好幾輪地毯式并購,好的標的已經被“早起的鳥兒吃光了”。
艱難轉型期
說起并購,香雪制藥可謂今年的并購狂人,先后拿下了德昌制藥、創美藥業、天濟中藥、營元堂、瀘譙藥業等7家公司,其目的是從中成藥轉向中藥飲片,向康美藥業學習,打造一番新事業。但在這個時期轉型卻是很困難,正如自己在利潤下滑中的說明,第一,受醫保控費、藥品流通領域變革、新一輪藥品招標采購、公立醫院占比等因素影響,市場競爭尤其是OTC渠道的競爭愈發加劇,對2016年的經營業績有影響;第二,并購需要整合,其對于湖北天濟中藥飲片進行調整,致使業務較去年出現大幅度下滑。
其實,對于一大批中成藥企業而言,都像香雪制藥一樣,一方面在各種政策影響下,營銷實力強的公司開始向下擠壓市場,而競爭力不足的中成藥首先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對于大部分中成藥企業來說,研發簡直有點天方夜譚。所以作為上市公司,手握重金,向其它領域轉型并無不可,但現階段是主業本身已經在下滑,留給企業騰挪的時間太少。
但不轉型就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嘉應制藥就是沒有往新的方向轉型,而是選擇了對內部醫藥藥品流通業務進行調整,但是主打的貿易類藥品收入下滑,旗下主要的中成藥平臺金沙藥業銷售也出現了下降。由此造成凈利潤下滑20%以上。
就現在的醫藥環境而言,中國的原料藥領域算是日落西山了。因此也有諸多企業尋求轉型,老一批的如石藥集團、華海藥業十年前開始轉型,已經成功。但不少是近幾年才開始的,比如說海普瑞,2015年7月,其與加拿大Resverlogix公司達成BET(溴結構和特備終端區)抑制劑許可協議,開始從肝素鈉原料藥提供上向創新藥物開發商轉型。外界也認為其應該是“通過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可謀一時安穩,長期進行業務轉型才是唯一出路。”但轉型絕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大投入,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因此在前期轉型階段,投入期,出現利潤下滑是正常,而且這種正常現象還會持續。根據預告,2016年海普瑞利潤將下滑35%~65%。
當然也有不轉型者,依然靠天吃飯。有風吹草動便出現利潤下滑,然后發布公告就是市場持續低迷之類。如天馬精化便是如此,其預計2016年凈利潤在1521萬元~2535萬元之間,較2015年的1.11億凈利潤下滑40%。給出的說明是,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公司所處造化行業下游需求持續低迷,市場競爭激烈;生產成本剛性上升,傳統產品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在這個行業巨變的時代,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企業身處在整個產業的任何環節,做調整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但轉型往往會帶來動蕩,正如利德曼生物醫藥,由于公司銷售渠道和銷售政策的調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利潤同比下滑50%~70%。
過去一直說“政策大年”,但2016年的政策來的不太溫和,相當的刺激和劇烈,已經不是小修小補,而從頂層設計著手,對醫改的每個環節動手,由此造成了醫藥行業整體環境的大變化,深處在環境的每一個企業要么迎接改變,去適應新環境,要么就等著最后的裁決。
醫藥行業從來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領域,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敢稱,中國醫藥市場離不開自己的產品。要么去適應新環境,要么去改變環境,前者活著,后者成為英雄。但現在還是在適應環境的階段,所以要的是轉型,但轉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接下來會看到更多企業出現利潤下滑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