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2月29日訊 再有幾天,我們就將告別2016。而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破冰”步伐并為因為新年的即將到來而放緩。
12月25日,央視《焦點訪談》以《向高價醫療耗材說不》為題曝光醫療耗材價格“黑洞”,再次把廠商和醫生之間的“潛規則”呈現于公眾面前。
這是一個月之內,繼“美敦力因涉嫌醫療器械價格壟斷和不正當商業維價被發改委罰款1.185億元”和“平安夜曝光醫藥代表和醫生回扣現象觸目驚心”之后,我國向醫改深水區黑暗地帶砍出的第三板斧。
圖為:12月25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向高價醫療耗材說不》截圖
“已不是虛高 而是暴利”
說到“看病貴”,在醫院動過手術的病人可能都有感受,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的材料費實在是太貴了,讓患者不堪重負。
在央視節目中,作為試水破解該難題的代表寧波市,曾在最有代表性的三家醫院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2010年到2012年間,三家醫院的醫療費用以年平均20%的速度在遞增,其中耗材費用的增幅更達到了31.1%,它占了全部住院病人總支出的22%-30%,占了手術病人醫療費支出的50%左右。
“(醫療)耗材的利潤可能超過了百分之百”,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院長周建慶說,“已經不是虛高的問題,而是暴利的問題。”
醫用耗材在醫院醫療成本中的占比逐年增高,但同時,各醫院對于醫用耗材的規范管理卻明顯滯后,特別是低值耗材高檔化的趨勢日趨顯著,既增加了病人的負擔,同時也給醫保基金支出造成極大的浪費。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一般情況下,走醫院銷售途徑的耗材出廠后,會經過全國總代——省代——區代——醫藥代表,最后用于患者。除了各環節層層加價,在各地的招標中,銷售方往往還要把藥價中的水分留足了,以騰出回扣空間。
過長的利益鏈條,給醫用耗材價格虛高留下了足夠的滋長空間。
報道中顯示,為了解決醫用耗材虛高的問題,寧波市也曾想過很多辦法。例如,五年前,他們就率先在全國實施“零差價”政策,醫用耗材進價多少錢,患者使用就多少錢。也就是說,無論醫院采購價是多少,都從中賺不到一分錢,希望以此能遏制醫院高價采購的沖動。但是醫用耗材的價格并沒有因此而降下來。
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雖然實行“零差價”,醫院在耗材采購和使用中沒有收益,但是,一方面,由于醫院各自為政,在與廠商討價還價中沒有多少議價權,很難把價格談下來。
更重要的是,醫生在耗材選擇中有很大的自主權,在價格上“無機可乘”,但在品牌選擇上仍有操作空間。
“耗材的價格虛高,廠方或者經銷商有相當的利潤空間,就會做一些不規范的不合法的經濟交往。”周建慶表示。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利益的驅動,就難以阻擋利益輸送者身披各種“外衣”出現。
比如像通過學術進修、培訓、研討會等方式,在醫生中推廣,甚至打出“感情牌”,醫生就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多使用一些他們價格較高的產品。“這樣一方面會加重病人的負擔,同時也給醫院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寧波市第二醫院院長蔡挺表示。
“蛇打三寸”試行集中采購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虛高”問題,把水分擠掉,從2012年底開始,寧波醫改邁出關鍵一步:實行耗材集中采購。
寧波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王仁元坦言,“對醫用耗材的采購方式進行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讓各方面都滿意服氣,就要考慮周到,把工作做得扎實、細致,做到公開、公正、透明。改革要面臨很多壓力,其實最難過的就是人情關。”
為此,寧波市構筑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入圍企業資質由計算機說了算
首先,由計算機對供應商資質要素進行評分,評估結果當場公開,讓不合格的企業既進不了大門、也走不了后門。
第二道防線:品牌遴選由專家說了算
其次,如何把住質量關,也是集中采購中的一個難點。如何保證醫用耗材的質量,讓醫生使著順手,讓患者用得滿意,寧波市又設置了從各大醫院推薦專家,獨立對資質入圍品牌進行投票,按得票多少遴選價格談判的入圍品牌。
第三道防線:打出組合拳,把價格降下來
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關鍵的還要把價格降下來。
一方面,實行耗材集中采購,以寧波整個市場的量來增強議價話語權;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一些廠商鉆空子,在遵照同規格產品低價成交原則的同時,特別提出了一個“非全系列產品成交原則”,也就是同一種類的不同規格的系列產品中,只能成交其中一種規格的產品。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帶來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到目前為止,寧波市已經分五批,對18大類1436種醫療耗材產品進行了集中采購,平均降幅達到了43.15%。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已經累計節約醫療費用5.76億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費用下降之后,醫用耗材的用量竟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周建慶認為,這說明,沒有了廠方的公關,醫生使用耗材更趨于理性。
后記:
醫療耗材費用的下降,讓患者得到了實惠,同時,醫保費用的支出增長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寧波市社會保險管理局副局長陳英表示,2015年,寧波市五分之四的醫療機構,因為控費較好,得到了醫保基金的獎勵。
藍鯨健康認為,公立醫院改革不但要破除“以藥養醫”機制,也要破除“以耗材養醫”,引導醫療機構主動的控制醫療成本,控制耗材的使用。正如,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中心研究元應亞珍所述,盡管醫療耗材的采購改革非常困難,但如果能打破現有的一些不完善的采購體制,利用公共交易平臺,實現跨區域的聯采,就會有更大的效應展現出來。 |